歲末年初,年貨采購與春運返鄉(xiāng)熱潮交織,團圓的喜悅彌漫在每一個角落。然而,這祥和的節(jié)日氛圍卻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。他們盯上了節(jié)日期間頻繁的資金流動,通過“跑分”等隱蔽手段實施洗錢犯罪,使許多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淪為違法幫兇。江蘇宿遷市近期破獲的相關案件,為公眾敲響了警鐘。
在校大學生程某因輕信朋友推薦的“輕松賺大錢”兼職廣告,將自己的三張銀行卡提供給犯罪團伙使用,換取了 2000 元報酬。在短短幾天內(nèi),這些銀行卡轉入和轉出了近 9 萬元資金,其中至少2. 5 萬元為電信詐騙受害者的被騙款項。警方調(diào)查后發(fā)現(xiàn),程某的行為已涉嫌掩飾、隱瞞犯罪所得罪。盡管他因未成年且主動認罪悔過被不起訴,但這次經(jīng)歷讓程某深感后悔。
所謂“跑分”,是指通過出租、出售或借用銀行卡、支付賬戶等方式,為犯罪團伙提供資金轉移服務。這種行為表面上看似是“輕松賺錢”的兼職,實則是在協(xié)助犯罪分子清洗贓款,將非法資金偽裝成合法收入。參與者不僅可能面臨法律追究,還會因賬戶涉案被凍結而失去信用資格,甚至影響未來的求職和貸款。一旦卷入“跑分”,輕則賬戶受限,重則承擔刑事責任。
犯罪分子常以“高額回報”為誘餌,吸引大學生、務工人員等法律意識薄弱的群體參與。通過社交媒體、短信或熟人介紹,他們偽裝成看似正規(guī)且簡單的兼職項目,誘導受害者提供銀行卡、支付密碼等信息。在春節(jié)這一資金流動加速的時期,這類陷阱更是頻繁發(fā)生。不少人直到賬戶被凍結或被警方調(diào)查時,才意識到自己已淪為犯罪的工具。
春節(jié)作為消費高峰期,不法分子還可能通過偽造交易記錄、虛假購物平臺等手段,利用普通消費者完成資金“漂白”。為了守護個人財產(chǎn)安全,“馬上消費提醒您”,拒絕輕信任何形式的“高額回報”廣告,妥善保管銀行卡、微信、支付寶等支付工具,避免出租、出售或出借個人賬戶,即使面對熟人也要提高警惕。購買年貨或貴重物品時,應選擇正規(guī)商家和平臺,避免通過不明渠道進行大額交易。此外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銀行卡有異常轉賬,或接收到不明資金,應首先時間報警或向銀行反映,主動配合調(diào)查。
近年來,國家對洗錢犯罪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,金融機構也通過強化技術手段,加強對賬戶異常交易的監(jiān)測。銀行和支付機構通過設立風險預警機制,不斷筑牢反洗錢防線。同時,公眾的配合與法律意識的提升,也是打擊洗錢犯罪的重要力量。特別是在春節(jié)這樣的特殊時期,主動了解洗錢犯罪的特征與危害,提高警惕,既是保護自己,也是對社會秩序的守護。
春節(jié)是舉家團聚、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刻,但這份溫馨的守護離不開每個人的共同努力。馬上消費金融特別提醒:防范“跑分”陷阱,從拒絕出租個人賬戶、留心高額回報廣告、拒絕可疑交易開始,這不僅是對自身權益的保護,更是對社會誠信的堅守。讓我們攜手守護個人財產(chǎn)安全與社會信用體系,踐行法律與道德的準則,共同度過一個安寧祥和的春節(jié)!
(推廣)